图片声明/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解决!
原创声明/禁门秘史是文史地理、奇闻异事猎奇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前言:1979-1981年苏联曾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丑闻,一些官员相互勾结,将名贵的鱼子酱装入普通鲱鱼罐头走私到西欧,这起案件被称为“鱼子酱案”。“鱼子酱案”由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亲自查办,苏联渔业部副部长雷托夫被处决,1500名官员被起诉,5000多名官员被解职。
想必有朋友在网上看到过相关内容,我也注意到了,仔细看了一下发现,那些文章说的都不是很深入,并且有些地方发生了曲解,特别是“克格勃官员买罐头”这个说法明显与事实不符。
我长期在俄罗斯工作,对苏俄历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我觉得,已经板上钉钉的历史还是不能随意恶搞,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详细的讲解此案过程并且加以分析,希望你能喜欢!
上世纪60年,苏联为争夺世界海洋资源,组建了一批大型船队,发展远洋捕捞,到1970年渔业产量已经达到800万吨,成为仅次于日本的渔业大国。
与快速增长的捕捞能力相比,苏联国内的商业销售系统却非常落后,鱼类主要被制成罐头,百姓很难买到冰鲜的海产品。
70年代,苏联渔业部长亚历山大.伊什科夫去西班牙考察,在那里他看到各地遍布海产品商店,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除了罐头,还有各种鲜活的海产品。回国后,伊什科夫向勃列日涅夫提议组建专门的海产品销售网点,得到勃列日涅夫支持。
亚历山大.伊什科夫1905年生于俄国斯塔夫罗波尔。1933年,年仅28岁的伊什科夫被任命为亚速海-黑海和里海-伏尔加渔业托拉斯负责人。1940年起担任苏联渔业人民委员,后转为渔业部长。
伊什科夫主张发展远洋渔业,在他任内,苏联的远洋捕捞量达到全国渔业总产量的90%,居世界第二位。在商品经济落后的苏联,伊什科夫建立海产品销售网点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但他用错了人。
伊什科夫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渔业部副部长、绰号“老板”的弗拉基米尔.雷托夫。
在雷托夫指挥下,渔业部组建了几家企业,其中的渔业销售公司成了全国海产品的主经销商,尤里.罗戈夫被任命为经理。
1972年,苏联第一家海产品专营店“海洋商店”在索契开业,商店里海产品种类丰富,不仅新鲜,而且价格低廉,商店外每天都排起长队。
海洋商店的分店很快遍布全国各地,到1977年,包括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在内,各大城市的海洋商店达到104家。商店引进西方模式,不仅出售海产品,还设有咖啡厅和餐馆,深受苏联百姓欢迎。
1976年,苏联政府将海产品经营权从贸易部转移到渔业部,渔业部掌握了海产品从捕捞到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这些下属企业的领导也就有了捞取好处的机会。
按照苏联的体制,远洋船队需要完成捕捞定额。因为船体不稳定,在船上确定产品重量总会有些偏差,所以捕捞队会在每个箱子里多放1-2公斤产品。上岸后销售公司按实际重量核算,超出部分便可被领导据为己有。苏联每年的捕捞量在7000万吨左右,每箱多1-2公斤,加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加大运输损耗也是一种手段。苏联官方允许的损耗一般为10%,实际经常低于这个数字,销售公司一律按10%的损耗率计算,官员们又可以从中赚一笔。
销售公司向商店供货时常常以次充好,将高档产品弄到黑市销售。商店对此心知肚明,只要分得到好处,就不会声张。
商店在销售冰鲜鱼类时,还会扣下一部分“内部处理”,再在其余的产品上裹一层冰来补充重量。
苏联时期对高级官员有“”制度,销售公司以极低的价格给“基地”供应高档鱼类和鱼子酱。基地的人也会将其中一部分偷偷拿到黑市高价贩卖。
各种海产品中价值最高的是鱼子酱。犯罪分子用各种手段截留鱼子酱,装在普通鱼罐头里偷运到各地,然后重新包装,到黑市贩卖,甚至走私到国外。
国内网上的说法是一名克格勃官员在海洋商店买到一只鲱鱼罐头,打开后发现是名贵的黑鱼子酱,于是报告了上级,从而揭露了整个案件。
(相关配图)苏联时期官方的说法是一名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在海洋商店买了一只鱼罐头,回家打开后发现竟是黑鱼子酱。诚实的老人找到商店退还,过程中被其他顾客看到,于是纷纷到商店抢购同品牌鱼罐头,从而惊动了警方。
索契海洋商店总经理费里德曼和一家分店经理费什曼到捷克斯洛伐克旅游,期间二人出手阔绰,购买了很多高档商品,还到黑市上换了一些外汇,引起了捷克斯洛伐克秘密警察的注意。
捷克斯洛伐克秘密警察对二人进行监视,发现他们通过地下渠道将外汇转到了西德,也就是联邦德国。
苏联时期,克格勃情报系统对本国公民在国外的活动进行秘密监视。捷克斯洛伐克属于苏联阵营,这些情报很快到了克格勃手里。
苏联官方为了掩盖对本国公民的秘密监视行为,所以才编了个二战老兵买罐头的故事。
克格勃经过秘密调查发现,费里德曼和费什曼二人利用职权,将鱼子酱伪装成鱼罐头走私出口,在国外换取外汇,然后将赃款转到德国。他们还计划潜逃出境,到德国定居。
1978年费里德曼和费什曼被逮捕,二人供出了幕后老板、渔业部副部长雷托夫。雷托夫参与了整个走私计划并从中捞取大量好处。
专案组在雷托夫家中起获30万卢布现金,雷托夫自认为凭自己副部长的身份,这点钱最多判入狱5年,所以并不配合调查。直到检察官冷笑着透露给他高层的意思是死刑,雷托夫才大惊失色。
为了保命,雷托夫开始主动交代,除了自己的贪污受贿,还揭发了很多共犯。可是已经晚了,1980年雷托夫还是被判处死刑,费尔德曼和费什曼分别获刑12年。
在勃列日涅夫干预下,75岁的伊什科夫没有被逮捕,只是被解除职务,退休养老。
费里德曼和费什曼走私的鱼子酱是通过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索契海洋商店出口,专案组怀疑边疆区谢尔盖.梅杜诺夫参与了走私活动。根据雷托夫交代的线索,专案组逮捕了当地海洋商店经理阿尔辛.普鲁伊泽。
谢尔盖.梅杜诺夫,1915年出生,二战后从事党务工作,1959年起担任索契市委书记,1973年起担任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索契位于黑海之滨,是苏联度假胜地,苏共中央在索契有高级疗养院,每年都有很多来此度假,梅杜诺夫有机会经常接待高层,与勃列日涅夫保持着密切关系。
普鲁伊泽承认参与走私并与雷托夫分赃,同时供认曾向索契市委书记维切斯拉夫.沃伦科夫行贿,但在沃伦科夫家中只搜出1万卢布现金和少量金银首饰,沃伦科夫矢口否认参与走私。
维切斯拉夫.沃伦科夫,1925年生于萨拉托夫州,参加过卫国战争,后一直在索契工作。他在任期间,将索契建成了苏联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由于不肯交代梅杜诺夫参与走私的线索,专案组将他带到莫斯科,关进列福尔托沃监狱。
列福尔托沃监狱位于莫斯科市,属克格勃管辖,专门关押政治犯和克格勃拘捕的其他重要犯人。
苏联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曾在这里关押,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物理学家奥尔洛夫,在这里被处决的就有布柳赫尔元帅、叶戈罗夫元帅、鲍罗廷(曾任孙中山顾问)等人。
在列福尔托沃监狱,沃伦科夫仍然拒绝与克格勃合作,不肯揭发梅杜诺夫参与走私,被判刑13年,并被没收财产。
从沃伦科夫口中得不到线索,克格勃把注意力转向边疆区另一位书记阿纳托利.塔拉杜。塔拉杜愿意配合,并交代了自己藏匿赃款的地点。专案组从他家的厨房、仓库和鸡舍查获现金75万卢布,塔拉杜还供出几个地下企业。
塔拉杜也被押往列福尔托沃监狱,交给了克格勃。到达列福尔托沃的第一天晚上,塔拉杜答应第二天一早详细列出参与鱼子酱走私的全部人员名单,但夜里塔拉杜突然感觉不适,等医生赶到时已经死亡,法医鉴定结论是死于中风。
专案组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又查出了格连吉克市餐饮集团负责人、绰号“铁贝拉”的贝尔塔.波洛德金娜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和放映“”的违法案件,涉案金额竟然高达千万卢布,波洛德金娜供出了格连吉克市委书记波戈金,线索再次指向梅杜诺夫。
“铁贝拉”波洛德金娜成为60年代以后苏联处决的3名女性之一。这是另一个故事,我们以后再说。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克格勃特别关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直到从沃伦科夫的回忆材料中才发现其中复杂的政治背景:
1978年7月,苏共中央分管农业的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库拉科夫去世。在接任人选上,勃列日涅夫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梅杜诺夫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戈尔巴乔夫之间摇摆不定,而安德罗波夫更属意自己的同乡和密友、年轻的戈尔巴乔夫。
安德罗波夫抓住“鱼子酱案”不放,授意克格勃调查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把矛头指向梅杜诺夫,这才是安德罗波夫集中力量调查索契的真正原因。
一起看似不起眼的“鱼子酱案”却在安德罗波夫手里变成了一张政治王牌,足以见得其政治手腕有多么高深。
1978年戈尔巴乔夫升任苏共中央书记,接替库拉科夫主管农业,两年后成为最年轻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勃列日涅夫执政苏联18年,应该说早期推行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6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70年代上半期7.4%,远高于世界主要国家。但是到了后期,由于长期偏重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失衡,以及改革停滞和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苏联经济增长开始放缓,1975-1980年工业增长只有4.4%。
勃列日涅夫在执政后期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沉浸在对自己的歌功颂德中,每年过生日都要接受各地敬献得到礼物和祝贺,胸前挂满了各种勋章。
“鱼子酱案”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的贪腐已经相当严重,涉案金额动辄上百万卢布,涉案人员从共和国高层到企业一般工作人员,在相对封闭的苏联,甚至出现了将赃款转移到国外的情况。
安德罗波夫利用“鱼子酱案”整倒梅杜诺夫,为戈尔巴乔夫的晋升扫平了道路。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正是自己选择的这位接班人葬送了苏联。
梅杜诺夫被解职后政治生涯彻底结束,1985年退休,1999年在莫斯科去世。
苏联解体后,沃伦科夫被出狱,2009年在索契去世,大约500人在市中心广场为他举行了悼念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