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汉高祖刘邦的三个亲兄弟一人早死一人封地在河北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汉高祖刘邦平民家庭出身,他和项羽联合推翻了秦王朝统治,随后在楚汉之争中获得胜利,最终建立了汉王朝。刘邦成为皇帝后,他的家族成员自然就是皇室成员,享受着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

刘邦的大哥叫刘伯,此人比较仁厚,和刘邦关系也不错。公元前202年正月,刘伯因病去世。他去世后稍晚,刘邦在今天山东曹县称帝,因为刘伯去世后,刘邦尚未称帝,遂追封他哥哥为武哀侯。后来,刘伯被追封为武哀王。

刘邦的二哥叫刘喜,这人在公元前201年被封为代王。不过,和那些领兵打仗常年在前线作战的将领不一样,刘喜这人没啥军事才华。当年的代国统辖范围大,包括了河北和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地区。

代国地处西汉王朝边境地带,此地在公元前200年遭遇了匈奴袭击。结果刘喜作战不力,自己跑到了洛阳,这造成了边防告警。刘邦为了平息众怒,贬刘喜为合阳侯。

刘喜有个儿子叫刘濞,这人野心勃勃,后来被封为吴王。在汉景帝时期,刘濞带头叛乱,是为七国之乱。在周亚夫、窦婴等将领的坚决打击下,七国之乱被扑灭。此战保证了西汉王朝的内部团结,为后来汉武帝推行各项改革奠定了基础。

西汉初期的代国面积大,汉高祖的儿子刘恒也做过代王。后来代国面积越来越小,这跟中央政策调整和对地方宗室的打压有很大关系。

刘邦的弟弟叫刘交。这个人比起他的二哥来要有本事的多。他是真正跟随刘邦打天下且有过功劳的成员。刘邦和刘交思想比较接近,也颇得器重。值得一提的是,比起读书不多的刘邦来,刘交可算得上知识分子。

在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中,对刘交的评价都很好。公元前201年,刘邦下令废黜楚王韩信,将原来的楚国封地一分为二。其中的一块土地封给了楚王刘交。当时的楚国有36个县,面积大而且经济富庶,国都在今天的徐州城。

刘交去世前,因为他的儿子也过早去世所以没了子嗣。汉文帝就立刘交的二儿子刘郢客为楚王,刘郢客的儿子刘戊后来也参与了七国之乱。这次变乱后他战败自杀,时年不过30来岁。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奇特的西汉女侯爷姓氏无考生卒年不详身份都是个谜

前面曾讲过西汉4位女侯爷,鸣雌亭侯许负,重平侯疵,萧何之妻第三代酂侯,临光侯吕媭。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女侯爷,史称阴安侯,但具体是谁,却说法不一。

南朝宋时裴骃所作《史记集解》中记载:阴安侯,高帝兄刘伯妻,羹颉刘信之母,丘嫂也。丘嫂就是大嫂的意思。

刘邦大哥刘伯又名刘元,早年在家勤勤恳恳种地,对三弟刘邦颇为疼爱照顾,刘邦早年混迹乡里,成天游手好闲,还常常带着自己一帮狐朋狗友到兄长家来蹭饭,刘伯每次都是热情招待。

刘伯不幸早逝,刘邦一如往昔带着朋友来蹭饭,刘伯之妻对此非常厌烦。有一天,刘邦又带着一帮朋友来家里,其嫂就不停地用勺子刮锅底,意思是饭已经吃完了,朋友见状,便告辞离开了。刘邦进到厨房,发现锅中还有不少饭呢,因此对大嫂颇有怨恨。

刘邦始终没有忘记大哥的恩情。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追尊大哥刘伯武哀侯。

刘邦称帝后,先后封各刘姓宗族子弟为王,而对大哥刘伯留下的儿子刘信却没有什么封赏。

刘邦之父太上皇刘太公刘煓看不下去了,替刘信打抱不平,刘邦于是就给侄子刘信封了个羹颉侯,羹颉的意思是用勺子刮锅底。可见刘邦对当年大嫂的做法是多么怨恨,这个侯名也是对她的嘲弄和讽刺。

这个羹颉侯老百姓习惯叫他刮羹候,虽然名字有些难听,但是爵位和封地确实实实在在的,大嫂也就忍气吞声接受了。

刘邦去世,汉惠帝即位,吕后临朝称制。当时匈奴冒顿单于给吕后写了封信,极尽侮辱调戏,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将领来商议。

吕后最终听从了中郎将季布的意见,放弃和匈奴作战,重新与匈奴和亲,并将羹颉侯刘信之女封为公主,嫁给了冒顿单于。

如果阴安侯为刘邦大嫂,很可能是吕后所封,因为以刘邦对大嫂的态度不可能将她封侯。

大概吕后觉得孤儿寡母毕竟不容易,而且侄子羹颉侯刘信的女儿又被送去与匈奴和亲,吕后可能也是为了补偿,于是觉得就封大嫂为阴安侯。

三国曹魏时期如淳,曾任曹魏陈郡丞,曾为《汉书》注释。他认为阴安侯是刘邦二嫂,其二哥刘喜之妻。

刘喜又名刘仲,大哥刘伯去世后,他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因他办事勤快,刘太公很是喜欢。而刘邦成天无所事事,在刘太公眼里就是个无赖。

公元前201年,刘邦称帝第二年,封二哥为代王,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同时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四弟刘交为楚王。

代国属于北方边境重地,与匈奴接壤。公元前200年匈奴率军入侵代国,这位代王刘喜早年只知道种地经商,哪里会打仗啊,眼见来势汹汹的匈奴军队,立刻吓破了胆,弃国独自逃回了洛阳。

刘邦大为恼怒,立刻下诏革去刘喜的王位,贬为合阳侯。刘喜就这样做了6年合阳侯,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去世。

刘喜的长子刘濞,勇武有才,公元前196年,封沛侯,后在跟随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中立下大功,刘邦封其为吴王,并追封其父刘喜为代顷王,刘喜之妻则为顷王后。刘喜的另一个儿子刘广被封为德侯。

《史记•孝文本纪》中记载,丞相陈平、太尉周勃迎立代王刘恒入京称帝时,刘恒几次辞让。陈平等人在劝刘恒时,曾提到:“臣谨请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琅琊王、宗室、大臣……曰大王高帝长子,宜为高帝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阴安侯是刘邦嫂子,琅琊王刘泽是刘邦远房堂兄弟,二人论辈分都是代王刘恒的长辈,因此陈平才会将他们放在前面来说。

无论是大嫂还是二嫂,说明确实刘邦有个嫂子被封为阴安侯,而且当的时间还不短,还参与了商议立代王刘恒为皇帝的大事。

只是她姓氏无考,生年不详,也不知道何年去世,又没什么功绩,事迹也没有任何记载,在史书中仅仅留下了一个阴安侯的称号,也算是西汉最奇特的一位女侯爷了。

404 Not Found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求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不做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并要求各地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问题。(6月9日《新京报》)

乡村教师是中国教师群体的一部分,也是教师的最底层,他们工作最辛苦,任务最繁重,环境最艰苦,待遇最低,却支撑起了中国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没有广大乡村教师的长年坚守和默默奉献,就没有中国农村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中国农村孩子的成长和走出,没有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振兴。所以,国家没有理由不重视和关心乡村教师,没有理由不关注和解决乡他们的切身利益问题。

在中国目前教师待遇与职称挂钩的管理体制下,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审直接关系他们的工资待遇,关系到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根据乡村教师的工作特点,在国家统一的职称评审政策指导下,适当放宽乡村教师评审标准和条件,让大部分乡村教师都能在退休前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职称,拿到与其年龄、工作时间相称的工资待遇。笔者认为,这是广大乡村教师应该得到的政策关怀,也是对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贡献的肯定。

基础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奠基,为后续的教育夯实基础,提供基本的知识、素质前提。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教学,上好课,带好班,育好人,向上一级学校和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他们一般没有科研的任务,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除了外语教师外,他们一般也不需要用到外语,不必参考外文文献。所以,职称评审要求乡村教师提交多少篇什么级别的论文,必须外语成绩合格,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且有故意刁难之嫌。只不过给乡村教师增设了一道门槛而已,让他们望职称兴叹。

乡村教师也不同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不仅工资待遇、生活水平不如城市教师,而且工作环境、学习条件、科研风气也大不如城市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乡村教师工作、生活的地方,没有通路、通水、通电,图书资料匮乏,更别说电脑、网络、数字图书馆了。大部分乡村教师在校都是一人包一个班甚至几个班甚至几个年级,有的可能还要负责学生的生活照顾,给学生做饭,护送学生回家。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和条件开展科研、教研,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支撑村小、教学点存在下去,已经很不容易。所以,我们在评价乡村教师时,如果用和城市教师一样的标准,显然是不公平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给予乡村教师适当照顾。

近日,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求在评审乡村教师职称时,对外语成绩、发表论文不做刚性要求,要求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可以说是给乡村教师的一次雪中送炭,必将受到广大乡村教师的欢迎。

愿政策的阳光更多地普照到每一个乡村教师身上,更加坚定他们扎根乡村、奉献教育的崇高理想。

习在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时强调: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 聚力打造精锐作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