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欧根亲王:揭秘18世纪最杰出的军事领袖11个不可思议的事实

欧根亲王也许没有他同时代杰出的马尔伯勒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知名。然而,作为奥地利最优秀的将军之一,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同样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18世纪的将军中,欧根亲王有一种不寻常的天赋,当形势对他不利时,他反而常常能够成功。他的数次战役重塑了欧洲版图,阻止了法国征服欧洲大陆的企图,让奥斯曼帝国衰落,并让奥地利登上权力的巅峰。

以下是关于军事史上最勇敢、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的欧根亲王,12个令人着迷的事实。

欧根亲王的父母,萨沃伊卡里南的奥林匹亚·马萨林和尤金·莫里斯是意大利血统,他的父亲是那里的王室血统,并作为“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宫廷成员住在巴黎。根亲王1663年就出生在那里。他最初向路易申请在该国军队中担任一个职务,但被法国国王拒绝了。而这激怒了欧根,再加上他的母亲卷入了一场著名的皇家巫术和毒杀丑闻,并因此被放逐。欧根接着去找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最终他将终生奉献给奥地利。

虽然欧根是奥地利将军,但他几乎不会说德语,也不会写德语,而法语和意大利语更合他的口味。每当签署他的秘书用德语准备的报告或官方公文时,他都会留下他三种语言的签名:“Eugenio(意大利语)von(德语)Savoye(法语)。”

1683年土耳其围攻维也纳时,欧根第一次尝到了战争的滋味。这场战役推翻了一心征服奥地利和欧洲的庞大奥斯曼帝国军队。欧根作为一名下级军官参战,但他在履行职责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于是利奥波德授予他库夫斯坦龙骑兵团的指挥权。随着他的才能越来越明显,他在30岁时获得了陆军元帅的军衔。

1697年9月11日,欧根在正塔战役中取得了作为军事领袖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在塞尔维亚发生的一天冲突中,这位年轻的指挥官在苏丹穆斯塔法二世(Sultan Mustafa II)的军队试图穿越提萨河时,抓住了他们。

为了完成这一壮举,欧根大胆地将他的3万人军队分成两支较小的部队,利用地形隐蔽自己的行动,迅速调动这支部队从两岸包围敌人。尽管面临着同等规模的敌人,欧根的部队却缺乏补给和装备,而且是被迫行军到战场的。然而,奥地利人对奥斯曼人造成了30000人的伤亡(其中三分之一淹死在河里),对应的自己只有500人伤亡。溃败的土耳其人留下了他们的大炮、成群的骆驼和牲畜、大维齐尔的大印、一个装满黄金的箱子、和10名苏丹的妻子。两年后,在《卡洛维茨条约》(Treaty of Karlowitz)中,奥斯曼帝国将匈牙利割让给奥地利,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704年8月13日,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的布莱尼姆战役中,欧根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这场战争在一个下午就决定了欧洲的命运,同时控制了法国和西班牙,于是路易十四希望通过盟军巴伐利亚征服奥地利。两支法国军队在多瑙河沿岸的布伦海姆等待第三支军队的到来,路易的军队也将继续推进到维也纳并取得彻底的胜利。欧根和英国的马尔伯勒公爵孤注一掷,与一个拥有50年连胜纪录的对手,进行了一场大胆的较量。

欧根和马尔伯勒制定的计划,要求英国人牵制法国人的右翼,而欧根则与丹麦人和普鲁士人一起进攻法国人的左翼。在敌人失去平衡的情况下,马尔伯勒将给法国中心致命一击。欧根的士兵在纵贯火力下穿过沼泽地带,与更强大的敌人交战。他的部队在三次进攻中遭受了可怕的伤亡。与此同时,法军的反攻威胁着马尔伯勒的防线,战斗岌岌可危。马尔伯勒向欧根发出了紧急请求。尽管他自己的军队遭到重创,濒临失败,但欧根还是迅速重新部署了他的预备队,来支持他的战友。这使英国将军得以突破敌人的中心,切断并摧毁两支法国军队中的一支,留下另一支艰难地从敌对的德国撤退。

在布伦海姆战败后,法国失去了在德国的巴伐利亚据点,并在战争剩余时间里试图击退盟军的入侵。直到18世纪90年代的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的崛起,法国才有机会再次主宰欧洲。

欧根和马尔伯勒一样,在前线带队。在布莱尼姆,他射杀了自己的两名犹豫不决的士兵,以坚定他部队的决心。事实上,这位将军离战场如此之近,一位观察家认为欧根能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如果不是他的一个手下,把一个正要近距离射杀他的敌人撞了过去,他很可能就没命了。

在布莱尼姆战役之后,1706年,欧根拯救了他的亲戚萨沃伊亲王,将都灵从法国的围城中解救出来。这场胜利使奥地利成为意大利长达一个多世纪的霸主。1708年的一个下午,他和马尔伯勒一起从法国的突袭中恢复过来,几乎结束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第二年,他们开始入侵法国,并在马尔普拉盖特发动最后一击。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支由维拉尔元帅率领的法军,两边都被树林包围。由此导致的攻击成为了一场血腥的消耗战,双方都使用了现代创新的集成化火炮。欧根和马尔伯勒策反法国左翼,向法国中部发动骑兵攻击,在这场18世纪最血腥的战役中,迫使法国人退出战场。尽管遭受重创,路易的军队还是毫发无损地逃脱了,并给盟军造成了更大的伤亡。越来越厌倦战争的英国,希望召回马尔伯勒并退出战争。随着他的盟友放弃战争,欧根代表奥地利签订了1714年的《拉斯塔特条约》。这场战争的起因——法国和西班牙没有作为单一的波旁超级大国团结在一起——是在14年和成千上万人死亡之后实现的。

欧根一生单身。他和巴瑟尼伯爵夫人关系密切,并引发了谣言。然而,欧根的个人生活对我们来说仍然是极其模糊的,因为他留下的关于它的文字很少。建筑和美术是他毫不掩饰的两个爱好。欧根在维也纳建造了三座宫殿,里面摆满了精美的艺术品和书籍。如今,这里是一个艺术博物馆。

欧根最后的胜利,是对土耳其人的进攻,1716年在彼得瓦尔登和1717年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分别击败了土耳其人的大军。有一段时间,这片土地成为了奥地利的领土。在这里的15年后,麦维吉亚的村民报告说,有奇怪的死亡和疾病,与另一个名叫阿诺德·保勒的村民有关。三周前,他摔死了,他们说他变成了吸血鬼。随后奥地利陆军外科医生约翰·弗莱克金格调查并目睹了吸血鬼的驱魔仪式,用大蒜和木桩刺穿心脏。他的报告成为西欧最早的斯拉夫吸血鬼神话故事之一,最终演变成今天Bram Stoker的Dracula故事的原型。

腓特烈,普鲁士王储,在波兰继承战争中(1733-1735年)在欧根手下服役,在那里这位奥地利将军指导了这位未来的统治者。在腓特烈试图逃离普鲁士后,欧根也劝阻他的父亲不要处决他。1736年,欧根去世,享年72岁,腓特烈忘恩负义地把他学到的经验用于对抗奥地利,成为普鲁士国王。

由于欧根没有把腓特烈的父亲教给普鲁士的那种训练和操练的传统,灌输给奥地利军队,所以在奥地利继承战争中,普鲁士人几乎胜过了奥地利人。

拿破仑·波拿巴认为,欧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因此当他在编撰七大将军名单时(其中还包括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朱利叶斯·凯撒、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杜伦元帅和腓特烈大帝),欧根亲王也位列其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杜伦:唯一参加中国地道战的美国人却在日本投降四天后自杀身亡

1945年1月12日傍晚,冀中军区九分区司令员魏洪亮接到了一封冀中军区发来的电报。电报的内容是:美军上尉艾斯·杜伦将到九分区参观了解抗战情况,你们要热情接待,保证他的安全。

接到军区指令,魏洪亮极为重视此事,立即安排了两个警卫员,雇了一辆大车,去军区司令部驻地黑马庄迎接客人。

原来,抗日战争时期,美军很好奇装备简陋的八路军是如何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下生存下来的。为此,他们决定派考察团前往,一探究竟。

1944年12月,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派遣艾斯·杜伦上尉等三人来到晋冀察根据地,考察冀中分区。之所以派艾斯·杜伦前来,美军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因为杜伦从小在杭州长大。在中国期间,还曾数次前往西藏考察。因此,基于这种生活背景,他才被选为美军观察组的成员。

对于杜伦等人的到来,军区司令部为此专门成立了联络科,由作战科科长高存信负责接待工作,由懂英语的县长马振武当翻译。杜伦等三人到达时,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会见了他们,并举办了欢迎宴会。席间,杨成武打趣地说道:“我们现在吃饭的地方,离保定有150华里,那里有日本人的重兵把守,并且有飞机场,敌人要是坐上飞机,一眨眼的功夫就能来我们这儿讨饭吃啦!”

几天后,杨成武给杜伦介绍了八路军独特的地道战术。对于杨成武的介绍,杜伦半信半疑,因为在他的骨子里,还是崇尚飞机和大炮的,他认为日军的战斗力仅次于美军,他不相信一条小小的地道能挡住日军的进攻。尽管如此,他还是对地道充满好奇,希望杨成武能带他去看看。

看着杜伦半信半疑的样子,杨成武决定让他见见世面。随后,在高存信、马振武的陪同下,杜伦三人来到了七分区和八分区,考察了这里开展地道斗争的情况。为了便于观察,杜伦还亲自钻了两条地道,进去之后, 他才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不过,就在他准备一探究竟时,高存信告诉他,九分区的地道要比这儿的好。

与此同时,被魏洪亮派来保护杜伦等人的两名警卫员也到达了冀中军区,与高存信等人取得了联系。1945年1月15日上午,他们同杜伦、高存信、马振武、石少华等军区陪同人员,身穿便装,戴着大毡帽,打扮成老百姓的样子,前往九分区。

下午三点左右,一行人有惊无险,顺利抵达边关村。他们被安排在了农户家里,为了招待杜伦,军区专门从天津买来了高粱酒、前门牌香烟以及烧鸡,充分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的好客之道。

第二天上午,杜伦在马振武的陪同下,见到了九分区司令魏洪亮。一见到杜伦,魏洪亮就客气地说道:“杜伦先生,我代表九分区全体抗日居民,欢迎您的到来!”

看着魏洪亮魁梧的身体,杜伦好奇地问他的年龄,当得知魏洪亮才28岁时,他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随即说道:“28岁的司令官,这在我们美国很少见,你们的军官好年轻啊!”

还没等魏洪亮回答,他紧接着又说道:“我虽然是美国人,但从小在中国杭州长大,杭州是人间天堂,可惜被日本人占了。”对此,魏洪亮自信地说道:“日本人很快会被中国人赶走,到时候欢迎你再来杭州。”

两人轻松地交谈着,很快,杜伦步入了主题,问魏洪亮:“你们是用什么战术在平原地区同装备精良的日本陆军战斗的?”

魏洪亮回答道:“我们用的是地道战术,是在人民群众支持下的地道战术。”接着,他又向杜伦等人详细介绍了地道战的情况。最后,杜伦提出参观地道,顺带参观一下八路军的装备情况。魏洪亮满足了他的要求。

为此,魏洪亮调来了九分区整备精良的四十二区队第一连让他参观。这支连队的装备,清一色的日式三八枪,并且装备了威力巨大的歪把子机枪以及掷弹筒。当杜伦得知这些装备都是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时,他感慨地说道:“的装备都是美式的,而你们的装备全是从日军那里缴获的,这证明八路军很能打胜仗!”

接着,杜伦又参观了地道,在民兵的介绍下,他明白了地道的构造:地道相通、房子相通、房顶相通。而地道口则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在牛棚里,有的在灶膛下,更有的在井壁上。

地道内部,四通八达,一条连着一条,设有通气孔、瞭望孔,不仅能防毒、防火、防水,就算有人一不小心掉下去,还能去另一个洞口出来。不过,日本人可不知道这些,一旦他们掉进去,要想出来,可就难喽!

在为期两天的参观中,杜伦一次又一次地被地道的神奇所折服,他不得不感叹中国人高明的智慧。然而,过了几天,九分区接到了军区发来的电报,说敌人知道了九分区来了个美国军人,他们集结了日伪军800多人,准备突袭九分区,将杜伦抓获。为了保证杜伦的安全,九军区司令员魏洪亮准备转移。

听到这个消息,杜伦很紧张,他找到了魏洪亮,说道:“日本人是来抓我的,你们不会把我交出去,以此来让日军退兵吧?”魏洪亮理解他的担忧,随即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们绝不会做出卖朋友的事。”

很快,在魏洪亮的组织下,将杜伦转移到了距此1.5公里的培里村。其实,对于魏洪亮来说,要不是为了杜伦的安全,就这么点日军前来,他都完全不带转移的,在这里就能将来犯的日军歼灭。不过,有杜伦在,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做出了转移的决定。

在培里村,杜伦一行人被安排在了村民卢四虎家。第二天,警卫员去老乡家借面粉做饭,不料刚走到街上,就迎面碰上了两个日本骑兵,狭路相逢,警卫员果断动手,开枪打中了一名日军。村外的骑兵听到枪声,集合压了过来。

听到外面的枪声,杜伦惊慌失措,他强烈要求魏洪亮将他送到冀中军区。可现在这情况,面对日军的包围,又哪里能走得掉。魏洪亮便劝他,现在最安全的方法就是钻地道。

说着,卢四虎端起锅, 只见灶膛底下露出了一个地道口,他率先钻了进去,紧接着,杜伦等人也钻了进来。

不一会儿,日军便来到了卢四虎家,看到里面空无一人,气急败坏,便在村子里到处点火烧房,寻找地道口。这时,在地道里的杜伦通过瞭望孔发现,八路军在高房工事、墙根和庙台背后,准确无误地向日军射击,但日军却很难找到他们的位置。看到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日军,杜伦兴奋地说道:“地道,顶好,顶好!”

随后,战斗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大批的日伪军顺着枪声找了过来,一股脑钻进院子里,气急败坏地找着地道口。这时,魏洪亮妻子肖哲怀中8个月大的孩子,被外面的枪声吓得哇哇大哭。肖哲害怕哭声引来日军,便堵住了孩子的嘴,没想到堵得时间长了,孩子竟然窒息而死,这不禁让夫妇二人悲痛欲绝。但现在还不是悲伤的时候,因为日军还在外面虎视眈眈。

外面的日军找了半天,一无所获。这时,他们在卢四虎家里发现了杜伦因慌乱而遗忘在炕上的照相机、日记本等物品。于是,抓住了卢四虎的母亲,逼问他说出八路军以及杜伦的藏身之地。

但宁死不屈的卢大娘,面对残暴的日军,一个字也没有说。眼看从卢大娘口中得不到有用的信息,日军竟然丧心病狂地砍掉了她的四根手指,卢大娘疼得直接晕了过去。醒来后,面对钻心的痛楚,他依旧紧咬牙关,一句话也不说。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村里却出了汉奸。在汉奸的带领下,日军找到了灶台下的地道口,日本兵一阵狂喜,随即对着洞口喊道:“你们已经被发现了,快出来吧!”,说着,朝洞里扔了一颗手榴弹,然后让伪军下去先探探路。一个伪军很不情愿地下去了,结果,他还没落地,就被高存信一枪给毙命了。

日军眼看方法不奏效,随即用枪逼着卢四虎的父亲下去探路,并在他的身上绑了一根绳子控制他。结果,卢大伯刚下去,一名八路军战士走了过来,割断了他身上的绳子,把他安全解救了下来,留给日军的,只有一条绳子。

日军再次气急败坏,随即往地道里面灌水。不过,地道是防水的,高存信很有经验地组织大家用手刨土进行堵截,使水向蓄水井中流去。日军用水淹的方式宣告失败。

但小日本可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使出了最后的毒招,将冒着烟的瓦斯瓶扔进了地道。说时迟,那时快,一名警卫员不顾危险跑了过去,将燃烧的瓦斯扔出了洞外。高存信见状,指挥大家用尿液浸湿毛巾,捂住口鼻,向着通风口转移。

与此同时,杨成武率领的四十二区队增援部队赶到,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听到增援部队赶到,魏洪亮迅速组织地道部队和民兵分头出击,双方里应外合,使得日伪军顾此失彼,抱头鼠窜。

最终,在我军的内外夹击下,打的这日伪军批丢下了横七竖八的尸体,仓皇逃窜。

下午时分,一场激烈的地道战以我军的胜利结束,打伤打死日伪军数百人。危险解除后,魏洪亮通知大家可以出地道了。而目睹了这一切的杜伦,才伸开蹲得已经麻木了的腿,从洞中钻了出来。

一见到魏洪亮,他惊叹地说道:“地道战术,伟大的胜利。你是了不起的地道司令!”不过,杜伦大概不会料到,8年之后,他们美国人将会再一次尝到地道战的威力。

随后,他见到了被日军砍掉手指的卢大娘,得知是自己连累了她时,杜伦毕恭毕敬地给卢大娘鞠了个躬,并诚恳地说道:“伟大!卢大娘太伟大了!”紧接着,他又看到了怀抱孩子的肖哲,看到肖哲为了他们的安全,舍弃了自己的孩子。此时此刻,对于这位美国人来说,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沉重心情,只能向这位伟大的中国母亲竖起了大拇指。

随着战斗的结束,魏洪亮深知培里村绝非久留之地,于是命令大家转移,经过一晚上20多公里的行走,部队转移到了肃宁县北窝头村。眼看杜伦已经暴露,魏洪亮觉得,他已经不能再待在九分区了,于是建议杜伦先回冀中军区,杜伦同意了他的建议。

离开时,杜伦赠送给魏洪亮一把荷兰匕首做纪念,魏洪亮则送给他一支缴获的日式手枪。当天下午,杜伦到达冀中军区,一到军区,杜伦就自豪地说道:“地道战,我是美国军人中第一个参加者,非常荣幸!冀中的地道是万能的,中国一定会胜利!”

随后,他又详细讲述了那天地道战的情况,他动情地说道:“一位普通老太太为了保护我和八路军,自己挨打不说,手指都被砍断了,却宁死不屈。魏司令官的夫人为了大家的安全,失手把自己八个月大的孩子捂死,这样的母亲太伟大了!”

杜伦说得没错,抗日战争时期,正是有着无数像魏洪亮夫人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人,我们才能赶走日本侵略者,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杜伦在冀中军区考察了近一个月,在这期间,使得他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情况有了深刻的理解,对八路军的战术以及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极为赞赏。

不过,遗憾的是,这位在冀中分区与中国人民结下深厚友谊的美国军人,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后的第四天,还没来得及与中国人民庆祝这场伟大的胜利时,就因抑郁症在重庆自杀身亡,年仅37岁。

前英格兰传奇球星涉嫌性侵 下月将出庭受审

英国警方泄漏,51岁的加斯科因是在本年8月20日卷进这场性侵丑闻的,其时他乘坐的火车正从英国北部的约克开往杜伦,警方称,他涉嫌“抚摸”了一名女人。

加斯科因在1990年世界杯上成名,绰号“加扎”,职业生涯效能过纽卡斯尔联队、热刺、拉齐奥等球队,并在我国甲B球队甘肃天马时间短效能,57次代表英格兰队进场。他是上世纪90年代英国足坛最闻名的球星之一,但退役之后一向遭到酒瘾的困扰,屡次入院医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