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是否有参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仍然成谜
19世纪走进科学领域的女性米列娃·马里奇,假如能回到19世纪的欧洲,你会做出怎样的改变?
米列娃·马里奇 来自奥匈帝国蒂泰尔的一个富有家庭,从小便展露才华,是鲜为人知的物理学家,也是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
1875年,米列娃·马里奇出生于奥匈帝国蒂泰尔,也就是现在的塞尔维亚境内,她有两个妹妹,父亲则是在鲁马的法庭工作。对于数学跟物理相当有兴趣的米列娃·马里奇,在1891年得到父亲的准许,破例在克罗埃西亚的一所男子中学就读,她敏而好学,一路过关斩将的通过许多考试,更获得物理奖学金的特殊名额,是1894年的期末考数学及物理成绩全校最高分的人。到了1896年,米列娃·马里奇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主修数学和物理,并在学校与爱因斯坦相遇。
米列娃·马里奇是当时班上的唯一女同学,随着与爱因斯坦的友情逐渐升华成爱情,两人常透过书信讨论科学和传情,尽管双方父母皆反对,他们还是于1903年步入婚姻。婚后生了两个儿子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爱德华爱因斯坦,一家人共同生活将近10年的时光,爱因斯坦也在此期间发表相对论,随后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两人的感情却不复以往,关系越来越差,甚至有书信显示,爱因斯坦向堂姐抱怨米列娃·马里奇嫉妒心强,且性格忧郁,令他无法负荷。
婚后的米列娃·马里奇不再研究数理,生活重心转至家庭,全心全意相夫教子。随着爱因斯坦越发在学术上备受肯定,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社交圈也渐渐扩大,认识许多异性。在种种分歧下,两人在1914年分居,由米列娃·马里奇带两个儿子回到苏黎世生活,5年后正式离婚,同年爱因斯坦就与堂姐Elsa再婚。后来,爱因斯坦在192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把奖金分给两个儿子,而米列娃·马里奇只能领取奖金的利息。
由物理学讲师艾伦·埃斯特森及科学史作家大卫·C·卡西迪共同撰写的《爱因斯坦的妻子》,便分析了这位长久被贴着爱因斯坦之妻标签的米列娃·马里奇,其背后的影响力和贡献。在女性被禁止参加数理课程的年代,米列娃·马里奇找到了对女性开放的学习机构,并且在学校的成绩表现相当出色,跟男同学不分轩轾。 米列娃·马里奇与爱因斯坦的书信中,也可以看到他多次以我们和我们的代名词写出有关相对论的想法,只是后来成名的不是她。
直到今天,米列娃·马里奇究竟是否有参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仍然成谜,我们只知道离婚后的她,依旧努力专心照顾两个儿子长大。如果能重来,米列娃·马里奇还会与爱因斯坦相恋,或者放弃追逐自己的理想吗?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得知了。